讀來讀去,還是魯迅
- 發(fā)布時間:2016-01-13 10:32:37 來源:中國質(zhì)量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化雜談
□ 唐寶民
初中時代,我開始喜歡魯迅先生的文章,此后無論是讀高中、讀大學,還是踏進社會這些年,一直沒間斷過對魯迅先生作品的閱讀和思考。先生的作品,已經(jīng)成了我的精神坐標,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永恒不變的是心中那一份魯迅情結(jié)。回望這么多年的讀書生活,我想說的是:讀來讀去,還是魯迅。
作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如果沒有閱讀過魯迅先生,其讀書經(jīng)歷就難免會流于膚淺。無論何時,先生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作為一種思想和文化資源,先生的作品永遠是無法忽視的話題。盡管近些年來,中國文壇的“去魯化”思潮時時泛起,但在我心中,魯迅依然是魯迅。
有人說,魯迅一生連一部長篇小說也沒有,所以算不上是偉大的作家。我想問的是,那些出版了一堆堆長篇的作家,他們的哪一部小說能達到《阿Q正傳》的高度?世界上有好幾位以短篇小說著稱的作家,他們都沒寫過長篇小說,但并無損于他們的偉大,他們依然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巨人。雖然沒有長篇小說,但魯迅先生在中短篇小說方面取得的成就,至今仍無人能超越,他獨創(chuàng)的雜文形式,更無人能達到他的高度。
有人說,現(xiàn)在的時代,魯迅早已經(jīng)過時了,現(xiàn)在還讀魯迅的人,思想已經(jīng)跟不上潮流了。事實果真如此嗎?魯迅作品真的過時了嗎?先生一生所做的努力,就是批判國民的劣根性、改造國民的劣根性,努力用自己的吶喊來喚醒鐵屋子里沉睡的國人。雖然已經(jīng)是21世紀,但我們不幸地發(fā)現(xiàn),先生當年所批判的國民的劣根性,那種無物之陣和集體無意識,依然存在于我們的國民中。在當今社會仍有不少阿Q和孔乙己的當下,我們?nèi)匀恍枰壬J利的吶喊和呼嚎,仍然需要他扛起黑暗的閘門,放我們到光明的地方去。因而,魯迅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它就像一盞暗夜里的孤燈一樣,不時地發(fā)出光和熱,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內(nèi)山完造在魯迅先生的葬禮告別儀式上說:“先生說過,道路不是原初就有的,一個人走過去,兩個人走過去,3個人、5個人、越來越多的人走過去以后,才有了道路。當我想到在一望無垠的荒野中孑然獨行,而且留下鮮明足跡的先生的時候,我覺得,不能再讓先生的足跡被荊棘所掩蓋了!”在現(xiàn)實主義和功利主義全面勝利的當下,中國文壇已經(jīng)變成一地飛舞的雞毛,道義的缺失、良知的淪喪是當代文壇的巨大悲哀,很多知識人已經(jīng)放棄了對信仰的守望,成了魯迅先生所痛恨的那種幫閑文人,先生生前所呼喚的那種“精神界之戰(zhàn)士”,更是后繼乏人,很多人已經(jīng)放棄了對個體命運的關(guān)照和自身文化的反思,被這個野蠻的物質(zhì)時代成功地俘虜了。知識分子已然陷入了生存與文化的雙重危機中,舊有的價值體系已然崩潰,新的價值體系尚未建立,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魯迅,需要用先生的精神來重建我們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擁有一位魯迅先生,是我們的驕傲,但這么多年我們只擁有一位魯迅先生,卻是我們的悲哀。郁達夫在《懷魯迅》一文中寫道:“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此,找回失落的魯迅精神,重新整理魯迅先生的思想遺產(chǎn),重新發(fā)掘魯迅思想的精華,并進行吸收、消化,繼續(xù)閱讀魯迅、思考魯迅,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不能回避的使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 最嚴調(diào)控下滬深房價仍漲 人口老齡化影響三四線樓市
- 樂天大規(guī)模退出中國市場 供應商趕赴北京總部催款
- 北京16家銀行上調(diào)首套房貸利率 封殺“過道學區(qū)房”
- 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zhì)疑 摩拜ofo優(yōu)勢變劣勢
- 去年聯(lián)通、電信凈利潤均下滑 用戶爭奪漸趨白熱化
- 奧迪否認“官民不等價”:優(yōu)惠政策并非只針對公務員
- 季末銀行考核在即 一日風云難改“錢緊錢貴”現(xiàn)狀
- 美圖7小時暴跌四成 虧損業(yè)績?nèi)绾沃?00億市值受拷問
- 監(jiān)管重壓下P2P退出平臺增加 網(wǎng)貸行業(yè)進入冷靜期
- 配資炒股虧損逾百萬 股民將信托公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