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進口電動車的牌照懸念

  • 發(fā)布時間:2014-10-09 20:30:5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從國家政策層面看,對進口電動車給予私購補貼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汽車限購城市對其提供牌照優(yōu)惠,則能加速電動車的推廣和普及,從而帶動社會充電設施的建設,自主品牌也能從中受益。這需要北京和上海先行一步。未來豪華車品牌的主流電動車將集中在40萬~60萬價格區(qū)間,而自主品牌電動車依舊是要靠性價比取勝,它們真正的對手不是進口產品而是合資及合資自主品牌。

  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三個品牌、四款重量級的電動汽車在國內高調上市。它們是:東風日產啟辰晨風、寶馬BWMi3和BMWi8、奔馳-比亞迪騰勢。這無疑都是2014年中國電動汽車“元年”的標志性事件。

  電動車扎堆上市為哪般?

  加上之前已經上市的比亞迪、北汽、上汽、長安、江淮等自主品牌電動車,以及特斯拉ModelS、華晨寶馬之諾1E(租賃)、通用Volt,目前國內的電動車市場已呈現自主、合資及合資自主、進口三足鼎立、豪華與普通品牌兩個陣營、價格覆蓋10萬~200萬元的競爭態(tài)勢。

  這里所說的電動車包括純電動車、增程式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關切廠家競爭策略,與現實存在的“里程焦慮”密切相關。里程焦慮是一個短期很難改變的汽車消費觀念問題,因此在市場培育初期,產品定位和產品組合就非常重要。

  目前,全球的電動車市場都處于探索階段。論市場成熟度,美國無可爭議位居第一:銷量是硬指標,日產聆風(啟辰晨風原型車)累計銷量已達13萬輛,是迄今單一品牌銷量最大的純電動車,美國市場占比高達九成;特斯拉ModelS緊隨其后,2013年美國銷量3萬輛;BMWi3在美國供不應求,德國工廠產能吃緊,提車要等3個月。但是論市場潛力,中國無疑當屬全球之最,這里不僅品牌和車型最多,政府意愿和政策扶持力度也是全球第一。

  啟辰晨風能否復制日產聆風的美國神話?“土豪”玩具特斯拉能否在中國立足?BMWi3、BMWi8能否在中國打開局面?據東風日產和寶馬中國的公開信息,啟辰晨風和BMWi3訂單情況良好;特斯拉中國則以“全球統(tǒng)一發(fā)布”為由拒絕公開銷量數據。

  然而這卻不是問題的關鍵。幾乎所有推出電動汽車的廠家都宣稱,銷量不是其追求的第一目標,而是樹立品牌形象,收集市場信息,“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電動車”。雖為官方口徑,但也反映了廠家謹慎的市場預期,以及對未來產品改進方向的不確定。

  究竟什么樣的電動汽車理念才能打動中國消費者?由于品牌、車型、價格、受眾的不同,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統(tǒng)一答案。以寶馬BWMi3和BMWi8為例,它們在多個方面樹立了價值標桿,包括車型的全新開發(fā)、碳纖維材料運用、生產全程零排放等。當然,這兩款車型價格不菲定位高端,離大眾消費人群很遠,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在中國多貴的車都有人買,關鍵的是在電動汽車推廣初期,廠家最希望的就是大家都拿出產品,就像開飯店要扎堆一樣,聚集人氣比什么都重要,然后讓市場來評價誰家的解決方案最好。這在全球和中國都是一樣。

  上海免費牌照只給特斯拉?

  毋庸置疑,2014年中國電動車的啟動,在相當程度上是北京和上海的限購政策倒逼的。無論自主還是合資或進口電動車,都將其初期重點市場放在了這兩個牌照資源日趨稀缺的大城市。

  目前的情況是,自主、合資及合資自主電動車在北京、上海獲得牌照優(yōu)惠都沒問題,但對于進口電動車來說,它們在新能源車牌照嚴重供大于求的北京仍被排除在外,在上海則說法不一迷霧重重。

  據今年5月媒體報道,上海方面明確表示2014年將對進口電動車提供3000個免費牌照,之后不久首批特斯拉上海車主就享受到了此項優(yōu)惠。特斯拉中國對國際商報明確表示,這3000個牌照是發(fā)放給所有進口電動車的;但是上海通用則對國際商報透露,Volt不在此項優(yōu)惠安排之列;而BWMi3和BMWi8是否在上海獲得了此項優(yōu)惠,寶馬中國沒有確切信息披露。

  據某位知情人士透露,上海的這3000個進口電動車免費牌照只對特斯拉發(fā)放,背景是特斯拉與上海方面達成了“某種交易”,承諾將在最短時間內在上海國產。令人困惑的是,特斯拉至今也沒賣了幾輛車,它怎能吞得下3000個免費牌照呢?

  在私購補貼方面,進口電動車就更沒戲。今年年初出臺的北京地區(qū)電動車市場準入《目錄》明確將進口電動車排除在補貼范圍之外。之后不久,此類地方保護色彩濃厚的《目錄》被工信部明令禁止,但最新情況尚不明朗。

  事實上,進口電動車也是被排除在國家補貼之外的。按照相關程序,電動汽車必須先列入《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才能進入《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之后才能獲得國家補貼資格,地方補貼則是以此為前提。關鍵的是,只有自主、合資及合資自主等國產車型才能列入該《公告》,進口電動車是被歸入進口汽車大類的,因此也就無補貼之說。

  鑒于此政策門檻,寶馬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安格多次對媒體表示,寶馬i品牌的銷售并不指望補貼,只希望北京及其他城市“能和上海一樣”,對進口電動車給予牌照方面的優(yōu)惠。

  進口電動車不會威脅自主品牌

  進口電動車是否應該獲得牌照和補貼方面的“國民待遇”?有觀點認為,對進口電動車設限是為了保護自主品牌。其實這個說法并不成立,因為自主品牌與進口電動車的價差非常大,且不說特斯拉ModelS和BMWi8,BMWi3和Volt與自主品牌的差價也在20萬~30萬(比亞迪e6是個特例),目標用戶是完全不同的人群。進口電動車根本不可能對自主品牌構成威脅。

  某位資深業(yè)界人士認為,目前看來,對進口電動車提供補貼肯定存在政策障礙,但在全國汽車限購城市對所有電動車提供牌照優(yōu)惠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好處是:進口電動車由于品牌高端、產品可靠性高,可以滿足高端人群的用車需求,從而加速電動車的普及和推廣,帶動社會充電設施的建設,自主品牌也能從中受益。

  據這位人士分析,北京和上海對進口電動車的牌照歧視與其推廣電動車的力度是相矛盾的?!耙环矫媸请妱榆嚺普盏目偭亢艽?,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遠不如預期,一方面又對進口電動車設限,這很令人費解。很難說它們能堅持多久。按照國家2020年200萬輛的電動車銷量目標(累計),北京和上海的壓力肯定很大,我認為對進口電動車放開牌照限制只是時間問題?!?/p>

  公開信息表明,未來豪華車品牌的主流電動車將集中在40萬~60萬價格區(qū)間,包括奧迪A3、沃爾沃V70插電式混合動力、沃爾沃C30純電動等,而自主品牌電動車依舊是要靠性價比取勝,它們的真正對手不是進口品牌而是合資及合資自主電動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